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职业学院深入实践现代学徒制全力塑造一流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更高形式产教融合,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将学徒制上升至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立。作为云南省首批、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省级特色骨干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云锡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企一体现代学徒制近八年来,坚持对标中国特色内涵,依托百年云锡优势,按照“立足一个企业,面向整个行业”的目标定位,紧扣“招生-招工、学生-学徒、导师-师傅、产业-教学”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状况,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办学新机制,把课堂搬进工厂,让企业入驻校园,着力培养对口人才,服务地方发展,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形成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模式贡献了“云锡方案”。

牢记使命“双线”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崇高使命。云锡职院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首位,通过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聚力开展党建阵地联动,成立由企业党员、学院专业教师党员、实习生党员等组成的校企学徒制联合党支部,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党的故事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到云南第一个矿山党支部——个旧锡矿特别支部建立地接受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构建“大思政”格局,组织各二级学院以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比武等形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学徒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着眼厚植家国情怀,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色,紧扣讲好“中国故事”“云锡故事”,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基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探索实践“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课程思政模式,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校企一体“双向”育才。校企协同分工明确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建立学校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协同创新机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理论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学生知识与能力割裂的问题。作为全球锡行业龙头企业云锡控股公司建办的高职院校,云锡职院充分发挥国企办学优势,坚持职业教育普遍规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校企一体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实施。

——校企一体共同构建“2234”学徒制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过程和方法问题。“2234”即学校和企业2个育人主体、学生与学徒2种身份,校内实训室、虚拟仿真和生产企业3类实践平台,“初体验-植文化-轮岗位-达标准”四阶段培养。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第一学期按照2周在校、2周在企业的时段安排学徒进行理论和实操学习;第二学期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及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到学校开展教学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车间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进教材;第三、四学期以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生产企业进行岗位轮训,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第五、六学期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进行考核,技能达标的学徒即可入职。近五年来,职院按照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入职云锡达1300余人,三年后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的占30%,成长为省级技能大师的5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2人,获云南省“云岭工匠”称号3人,省级劳模3人,云锡劳模9人,云锡杰出青年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

——校企一体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效破解了学徒制师资队伍能力提升问题。产教融合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有效路径,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载体。坚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开展“赛、训、换、研、带”,切实提高专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创建由特聘教授和企业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技术骨干、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建立校企双方教授与技术总监、副教授与技术经理、讲师与技术员“身份互认、角色互通、人才共管”的互聘共用机制,组建起多个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现课程供应链的更新和生产流程的再造优化,促进了学院教师知识和技能的重构与更新、企业技术人员对专业领域前沿信息的掌握,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学徒制以来,职院累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大赛74人次、参加各类培训300余人次;校企共同实施科研项目40余项,与企业专家签订导师制或师带徒15人次,实现岗位互换培养7人次;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被授予省级教书育人示范岗1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创新团队2个,教学团队中列入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7人、“技能大师”3人,5人评选为“锡都名家”。

——校企一体共同制定学徒制岗位标准,有效破解了教学体系与岗位需求相互融合的问题。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考核评价等的设计和开发密切关联,是学徒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立足有色行业及云锡转型升级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徒专业能力为切入点,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试点实际构建学徒标准与学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机电岗位划分为机电设备加工、安装和维保三类,与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岗位培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现代学徒制的社会服务面。截止2022年底,职院与云锡二级单位累计建立上百个学徒制岗位标准,培养方向从机电专业逐渐推广到地质、测量、采矿、冶金等矿山类专业,共计培养640人。同时与京东物流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培养450人,与一心堂开展健康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学徒制培养237人。

深化合作“双赢”互促。实施校企一体学徒制,是校企合作进一步延伸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学校教育和就业之间建立起“从学校到学徒,再从学徒到员工”的过渡带,既做到了对学生“将来在哪里干、现在就在哪里学”的培养,又较好服务了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和地方的双赢。在云锡内部,职院与各生产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控股公司的统一管理开展学徒制工作,高度整合校企双方的利益、责任、文化和情感等多种要素,建立起人才培养和企业经营之间的“防火墙”和“转换器”,形成战略、治理、利益、责任、文化和情感相融合的校企一体学徒制运行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衔接。在社会服务方面,按照“企业出订单、学院出菜单、政府来资助”的思路,倾力打造“接地气、受欢迎、可信赖” 的培训品牌,利用云锡先进技术装备服务新农村建设,送教下乡、送技上门,开展“专业技术提升计划”“乡村振兴乡村行”等系列专题活动,构建起覆盖红河州、辐射云南的技术服务网络,获得“致富兴企”的赞誉。“十三五”期间,职院累计开展社会培训达6万余人次,其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村电商等技术培训1.6万人次,精准扶贫培训389人次,成为云南省十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人员共同承担攻坚课题3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有一半以上项目在企业实现转化。建成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选矿新工艺柔性工业试验创新平台云锡基地、云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国家级选矿技能大师工作室,云南省工艺美术传承基地,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典范。

通过深入实践校企一体学徒制,职院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根植有色产业发展的教学成果,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学院先后建成教育部重点专业2个,云南省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1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5个;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有色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或参与编写各级各类规划教材30余部,云南省精品教材2部,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教材5部;近5年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其中SCI&EI收录6篇,北大核心13篇,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3人次,获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29人次、三等奖80人次。

作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骨干院校和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入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舞台,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责任编辑:陈 雍

审核:李 沛